雷军扳回一城

admin 2025-05-23 10:54:01 959

" 三月底,一场突如其来的交通事故把这一切都击碎了。我们受到了狂风暴雨般的质疑、批评和指责,我和同事们一样,一下子都懵了 ……"

一周前,雷军在小米集团内部演讲中,针对近期小米陷入的舆论危机,发表了一番痛心疾首的陈词。

不过,此时神情低落的雷军,或许在心底暗藏着旁人难以察觉的底气。

因为就在同一时刻,位于北京亦庄的小米黑灯工厂里,呈现一片忙碌景象:全新的小米 15S Pro 智能手机,在一个个机械臂精准运作下完成组装、测试,随后被迅速打包装车,朝着全国的小米之家和各大电商的物流中心疾驰而去。

而这些手机的屏幕盖板之下,嵌刻着雷军当下及未来的底气——首款自研旗舰手机 SoC 芯片 " 玄戒 O1"。

5 月 22 日晚间,在小米召开 "15 周年战略新品发布会 " 上,这款芯片正式发布。

随着华为海思的有意蛰伏,中国手机行业已经很久没有出现关于 " 自研 SoC" 的消息,此次玄戒 O1 的出现,毫无意外地在各社交平台上点燃了自研芯片的话题,风头直接盖住了当晚亮相的小米 Yu 7。

在如此高的关注度下,玄戒 O1 能否堪此大任?

接下来,虎嗅将结合玄戒 O1 的公开数据、以及从外围掌握到的信息,穿插小米造芯的时间线,来讨论玄戒 O1 这枚芯片的成色。

并非 " 情怀之作 "

在自研芯片这件事上,其实曾一度承载着雷军创办小米后的最大失利。

2017 年 2 月,小米在小米 5C 手机上发布了中端 SoC 芯片 " 澎湃 S1"。为了造芯,小米先是投资创办松果电子,后历时三年设计、打磨,但它的出现几乎没有对小米的手机业务带来积极影响。

一个与生俱来的问题是,当时的澎湃 S1 采用了 28nm 制程,而仅仅在发布的三个月后,高通发布了由 14nm 制程打造的、同样定位中端 SoC 的骁龙 660。

这种制程工艺上的代差,让两者在性能、能效上的比较直接失去意义。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尽管小米从未公布过小米 5C 的销量数据,但在后续产品迭代中,以 "C" 为后缀的机型再也没有出现过。

而自此之后,小米虽然在电池、快充、影像等 " 小芯片 " 上颇有建树,但再无涉足过 SoC 领域。

因此,玄戒 O1 的问世,很难不让人联想到这是一款小米为了 " 证明自己 " 而研发的芯片。

但就玄戒 O1 已公布的设计来看,这款芯片可能还真不是一款 " 情怀之作 "。

先简单说说这款芯片的两个核心特征:基于第二代 3nm 制程工艺打造,跟 A18 Pro、骁龙 8 Elite、天玑 9400 相同;架构方面,采用四丛集十核 CPU,包括 2 颗 X925 超大核、4 颗 A725 性能大核、2 颗 A725 能效核以及 2 颗 A520 超级能效核。

这里的 " 四从集十核 " 架构,值得好好说道说道。

首先,这个设计能够很好地回答一个问题,即玄戒 O1 是 " 真自研 ",还是一款 " 换皮芯片 "?

答案毫无疑问是前者。

因为这个设计当下其实是 " 逆潮流 " 的,包括苹果、高通、联发科在内的芯片大厂,近些年在 SoC 的设计思路上都是尽量减少丛集,以减低 SoC 内部的调度复杂度。

也就是说,在 3nm 工艺制程下,除了玄戒 O1 外,根本找不到一款同样采用 "2+2+4+2" 集群设计的 SoC 芯片,只能是出自小米芯片团队之手。

那为什么玄戒的设计团队要 " 逆势而行 "?原因就在那 2 颗不起眼的 A250 超级能效核。

能效核,通常就是指那些用于处理不需要太多计算资源或较低负载的任务,比如短视频、网页浏览、文档编辑工作,而玄戒团队则进一步细化,通过 2 颗功耗更低的超级能效核去处理息屏状态下的任务。

在这个四丛集的设计下,根据小米的测试,玄戒 O1 的能效表现已接近 A18 Pro 的水平。

能够看出小米在玄戒 O1 上的开发思路:作为第一款旗舰 SoC,玄戒 O1 不可能在综合表现上超过苹果、高通,但必须得突出一个特点,而这个特点就是 " 功耗 "。

因此,虎嗅认为,玄戒 O1 绝非单凭 " 自研情怀 " 驱动的产物,而是小米解构行业竞争格局后,为匹配功耗难题给出工程化方案。

需要补充一个背景,任何一种芯片在设计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明确的是 " 功能定义 ",其中包括拆解核心功能、设定性能指标、评估技术限制等,在这个阶段中,芯片的架构就已基本定型。

结合其独特的 " 四丛集设计 ",不难推断出从玄戒 O1 立项之初,小米就明确了这个款芯片的核心技术特征,以及在市场竞争中它所处的生态位。

自研芯片,半步危局

除了 " 四丛集设计 " 外,能够看出小米芯片团队是在玄戒 O1 上花了很多心思的。

比如它上面的两个超大核 X925,主频达到了 3.9Ghz,而 ARM 在发布 Cortex-X925 的参考设计时,主频为 3.6Ghz。

别小看 0.3Ghz 频率的提升,这需要小米芯片团队对 CPU 的 Cell 进行重新设计。

简单说下什么是 "Cell",在芯片内部,由晶体管组成门级电路,门级电路又组成了具备基础功能的最小单元 "Cell"。

据悉,在玄戒 O1 上,芯片设计团队在 1500 种标准 Cell 之外,扩展了 480 多种额外的时序逻辑 Cell 和组合逻辑 Cell。

作为首次研发旗舰 SoC 的团队来说,这样的尝试非常冒险。

一位业内人士向虎嗅表示,在公版架构的基础上重新设计 Cell,经常会出现由于电压域和时序约束不匹配,导致的 IP 集成时接口存在兼容性问题,因此很少有芯片厂商会在 Cell 上动手脚。

这一点从联发科发布的旗舰芯片 9400 上也能得到印证,在这枚 SoC 上,超大核 3.6Ghz 主频与 ARM 公版架构相同,可见即便是经验老道的联发科也没有在 CPU 上做太多调整。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标准 Cell 库已通过多次流片认证,良率普遍较高;而重新设计 Cell 需要额外投入工艺适配和流片测试的成本,因此自研定制 Cell 的芯片流片成本普遍比使用标准库高 20%-50%。

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信息:ARM 正式发布 Cortex — X925 的时间是 2024 年 5 月,考虑到 ARM 与芯片厂商的合作关系,玄戒团队可能在 2023 年底拿到了这款 CPU 的参考设计。

另据虎嗅从多方消息源求证,玄戒 O1 在去年 10 月于台积电完成流片。

也就是说小米芯片团队在不多于 10 个月的时间里完成了对 Cell 的重新设计,这样的效率堪称恐怖。

而更令人震惊的是,在 22 日晚间的发布会上,雷军在现场表示,他于今年 2 月拿到了搭载玄戒 O1 的样机。

也就是说,小米的芯片团队在 4 个月、甚至是 3 个月的时间里,完成了流片后的驱动开发和联调优化。

诚然,这是小米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果,但从芯片行业过往的案例来看,玄戒 O1 的成功,也的确有些运气成分的。

总得来说,无论是 " 四丛集设计 ",还是 Cell 的补充,亦或是基于这两项工程额外做的多层电源域、高速总线互联设计,即便是一家成熟的芯片设计公司来做,也很容易出现 " 踏空 " 的情况,导致流片失败。

玄戒 O1 能够克服种种挑战,实属不易。

" 双芯片战略 " 怎么转?

从目前小米给出的测试结果来看,玄戒 O1 是完全能够在一款旗舰机型上胜任的,那么在这样的背景下,与小米有深度合作的高通会何去何从?

就在玄戒 O1 发布的两天前,高通发文庆祝了与小米集团长达 15 年的合作,并宣布双方达成多年协议,在其官网的文章中,还特意提到了 " 今年晚些时候,小米也将成为首批采用下一代骁龙 8 系旗舰移动平台的厂商之一。"

基本可以确定,小米未来将采用 " 玄戒 + 高通 " 的双芯片战略。

这其实是一个基于现实的考量,笔者认为,在未来 2-3 年内,玄戒不具备独扛大旗的条件。

首先,玄戒 O1 目前使用台积电 N3E 制程工艺,其大客户包括苹果、英伟达、高通、AMD 等芯片巨头,且数条产线常年维持着 100% 的稼动率,小米夹在这些公司之间说服台积电为其代工,已经非常艰难,短时间内台积电的产能一定不会向小米倾斜。

其次,玄戒还远算不上成熟,不仅仅是设计上有些实验性质,生态上也需要一些丰富与打磨。

比如玄戒 O1 上的 " 四丛集设计 " 虽然能有效提高能效比,但这也需要澎湃 OS 团队和应用开发者同步优化调度逻辑,否则很可能出现 " 核心闲置 " 或 " 调度混乱 " 的问题。

那么未来玄戒 O1 的定位是在哪里呢?其实在昨晚的发布会上,小米已经给出了答案。

第一个平台就是 "S 系列 " 机型,选择年中发布,与数字系列保持 4-6 个月的间隔,这样既可以降低自研芯片带来的高额成本,同时对于高通等合作厂商来说,也是一个能够接受的方案。

另外就是以平板电脑为代表的 "IoT 集群 "。在昨晚的发布会上,与小米 15S Pro 一同发布的,还有小米平板 7 Ultra。

这台平板电脑值得多聊几句。

这是小米首款真正称得上 " 高端平板 " 的产品,起售价达到 5699 元。

那么它值不值这个价格呢?仅从屏幕来看,小米平板 Ultra 7 使用了一块 14 英寸的 OLED 大屏,而且还是实现了 3.95mm 的超窄四边框设计,屏占比达到 93.6%。在 iPad Pro 2024 上的那块 13 英寸 OLED 屏幕,其硬件成本为 350 美元。

毫不夸张地说,小米平板 7 Ultra 在产品力方面,基本达到了安卓天花板的水平。小米对于高端平板的首次尝试,就敢于用玄戒 O1 作为其 SoC 平台,足可以见小米产品开发团队对这款芯片的信心。如无意外,未来也一定会有更多的 IoT 设备接入玄戒芯片。

最后,虎嗅还想结合当下行业背景,说下玄戒 O1 对于小米集团未来的意义。

自华为凭借麒麟系列芯片大获成功后,行业内已经达成一个高度共识,即 " 自研芯片是手机品牌核心竞争力核心因素 ",这点过去在行业内已经讨论了十年,在此不再赘述。

而一个眼前能够看到的挑战是,中国的手机厂商正在经历一场 " 透支的繁荣 "。

也就是 " 国补政策 " 带来的销量激增。

根据 Canalys 的统计数据,在今年一季度中国大陆智能手机出货量为 7090 万部,同比增长 5%,在部分时间段,比如国补开启后的一周(1 月 20 日 -1 月 26 日),国内智能手机销量同比增长能达到 65%,而同期全球智能手机销量增长仅为 1%。

这里我们要说,作为一项刺激消费、拉动内需的政策," 国补 " 没有任何问题,在全球经济下行的背景下,全球主要经济体都有推出类似政策。

但值得注意的是,手机行业除了如 4G 向 5G 迭代这类革命性技术驱动的换机潮外,其余时段的销量增长本质上仍受换机周期刚性约束。当前行业销量的阶段性上扬,某种程度上是对未来市场需求的提前透支。

当市场因需求真空陷入增长乏力时,小米自研的玄戒 SoC 可能让手机行业看到,什么才是差异化竞争的底层支撑。

点赞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