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荣昌区委书记高洪波下馆子请客吃饭,引发舆论热议。高洪波表示 " 要带头消费,带领消费 "" 今天我来买单,你们这些企业不要抢 "" 如果哪个抢单就不准吃饭 ",客人里有老师、全国劳模、人大代表、90 后创业者等。
请客吃饭,本来是十分稀松平常的举动。而在当下的网络舆论场,有大量网民为区委书记的做法点赞,也有不少争议和质疑。为什么区委书记请客,会引发这样的高度关注和不同声音?
在老百姓的印象里," 请领导吃饭 " 是所谓的常态," 领导请吃饭 " 则不多见。特别是最近," 吃喝 " 两个字正在风口浪尖,很多人 " 谈吃色变 "。
过去一段时间,许多地方在整治违规吃喝时出现了歪曲解读、过度执行的情况,要求公职人员下班后随时接受血液酒精浓度检测、三人以上聚餐一律视为违规等,不断加码的做法使得 " 人心惶惶 "。事实上,中央层面已经明确了认定违规吃喝的 " 七个方面 "" 三个要点 ",在这样的情况下,仍然选择 " 层层加码 " 乃至 " 一刀切 ",本身就是一种 " 形式主义 ",是不作为的表现。
领导干部在这个时候带头请客吃饭,成了一桩新鲜事。高洪波请客的视频发布后,在各大平台迅速传播。地点公开、对象公开、账目公开,即便这样,评论区还有不少网友在追问:" 这样算不算违规吃喝?" 这些疑惑与误解,也从侧面反映出政策解读把握还并不到位。
也正因如此,许多网友赋予这一顿饭 " 破冰 "" 破局 " 的意义。尽管中央的政策规定十分清晰,但由于一些地方执行变形走偏,一面是公职人员 " 草木皆兵 ",一面是餐饮行业 " 有苦说不出 ",事情似乎陷入僵局。
现在,一些领导干部感到,即便在原本看来是正常合规的安排,在当下的网络舆论场一不小心就可能被人过度解读、议论。这位区委书记这样做显然是有风险的,有人会认为他是站出来传递另一种信号,也少不了一些人从中挑刺。无论如何,在很多人宁愿靠 " 不吃不喝 " 来规避风险的当下,他选择站在镜头前,这份勇气难能可贵。
图源:视觉中国
这位区委书记的 " 出圈 ",今年以来已经不是第一次。年初,他号召干部 " 买新衣、下馆子 ",带头消费、带动消费、带领消费;4 月,他宣布凡是节假日期间,荣昌所有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学校机关、政府的公共市政停车场全部免费,游客车停路边不贴条;端午假期,他又去参加了龙舟表演赛,和干部群众一起击鼓、挥桨。每一次出现都吸引了众多眼球。
巨大的流量也伴随着争议。有人说," 吃个饭还要拍视频,作秀表演 "" 看似亲民,实则扰民 "" 给自己打造人设 "" 走网红路线,不长远 "。还有人对区委书记带头消费提出了质疑,认为这样做的意义不大,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无异于杯水车薪。
通常来看,网友们大多更喜欢低调的领导干部。一方面是因为在大家的印象中,低调往往与踏实、务实、勤政等为政之德联系起来,给人好感;另一方面则因为一些高调作秀的官员屡屡翻车,像带着输液针头开大会的 " 网红书记 "、跑步出圈的 " 跑马市长 ",经不起党纪国法的检验,也经不起网友们的火眼金睛。因此,领导干部以高调言行出镜时,很容易招致负面舆论。这也导致一些人害怕树大招风,一味奉行低调。
其实,领导干部各有各的性格风格,在为人处世方面有的高调有的低调,只要是以民为本、实事求是、创新实干,这都很正常。不同的性格特点和工作风格往往反映了个人成长经历、实践阅历以及岗位需求的差异。这些年,一些地方主官或文旅局长在互联网上高调露面,进行招商引资、城市宣介、政策解读,非常接地气,不少都带来很好的效果。
高调不等于作秀,低调也不等于作为,对领导干部 " 抛头露面 " 的行为大可不必先入为主地进行 " 有罪推定 ",否则只会让领导干部更加噤若寒蝉,能不面对镜头就不面对镜头。长此以往,就会让本应在阳光下开展的工作蒙上一层 " 神秘 " 面纱,让真正敢担当、敢发声的干部成为异类。
图源:视觉中国
至于一些网友争论的到底是作风深入还是作秀表演,我们无法通过一段视频去下定义。起码有一点,这个举动传递到屏幕另一端,有它积极的一面,也是应予点赞的一面。
领导干部多上上网,接受网友的关注、评论,这也是一种监督。但不可否认的是,现在大多领导干部面对这份监督不够自在,惧怕被关注,尤其怕上热搜,认为那准没好事。" 拿着放大镜挑毛病,怎样都有问题 "" 互联网上,领导干部就是弱势群体 ",这些话道出了不少领导干部的心声。
对违规吃喝的关注也好,涉干话题的高热也好,说到底是因为老百姓对领导干部是有期待的,尤其是 " 作风 " 二字,是建立起信任的重要基石,领导干部不能亵渎和辜负。
其实每一条热搜的背后,都是人心的一次聚拢。现在,11 亿多中国网民每天都在屏幕前,领导干部要接地气首先要接网气,不怕出镜和曝光,拉近与网民的距离,然后去读懂热搜背后的期待。这也是 " 网红 " 区委书记赢得很多人点赞和认可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面对舆论的 " 苛责 ",选择一避了之、退居网后,也就远离了群众。
要看到,当下的网络舆论场真实而又复杂。作为人民公仆,对领导干部严要求、高标准,这没问题,但也不妨多几分客观和理性。" 真品 " 都有瑕疵,只要这种瑕疵不是原则性的,舆论应该给予更大的包容度。
我们不是歌颂瑕疵,而是呼唤真实,凡事都应该实事求是。这样,我们才能看见更加立体丰富的领导干部群像,他们的活力和张力也才能充分涌流,这个时代需要这样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