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评论员 王彬
图源:慈溪市卫生健康局官方公众号
7 月 2 日,浙江慈溪市卫生健康局微信公众号发布《高考结束了,该劝人学医了!》一文称,医学生没有轻松大学,但有滚烫的信仰,当你拯救一个家庭于水火时,会发现学医已经不止停留在学的表面,你踏出的每一步,都是对生命的虔诚丈量。
医务人员,明明是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是一个很受社会尊重的职业,那为何学医还要 " 劝 "?因为学医之路苦累相伴,慢且长,无论是学业还是就业,都存在不确定性。即使真的走上相关工作岗位,高强度的工作、医患关系的挑战等,都会让人身心俱疲。这些也让很多学生和家长在面临 " 学不学医 " 抉择时,摆摆手,望而却步。 " 劝人学医,天打雷劈 " 虽是戏言,但也能折射出 " 对学医有疑虑 " 的社会心态。
在这种情况下,劝人学医,是需要点勇气的。更难得的是,慈溪市卫生健康局不仅劝了,还很开诚布公:没有去罗列学医从医的好处,而是把现实的困难和挑战都摆在了明面上,还让学医从医的学长学姐们现场说法,最后把落脚点放在了医者的职业价值和精神追求上:" 对不起,医学生,我们毁了你的轻松大学梦,但谢谢你,让人类健康的城池永远固若金汤 ",这句话直面现实,充满力量,也会在人心中泛起波澜。
既道艰辛,亦言值得。为什么慈溪市卫生健康局如此 " 实在 "?
有网友一语中的:医生的医德比医术更重要,行医不只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份守护生命、守护良知的使命召唤,它需要怀抱理想、敢于担当的青年挺身而出。总之,社会需要的是有温度的医者,不是精致利己的医者。
这样的官方劝学医,或许会劝退那些 " 为了学医而学医 " 或者学医意志不坚定的的学子,但同时也能在那些真正对学医感兴趣、" 胸中有丘壑,眼里存山河 " 的有志青年心中,种下希望和理想的种子,坚定他们前进的方向。更是在向学子乃至社会传递这样的价值主张:理想主义和长期主义,方能行稳致远。这份深意," 有缘人 " 自能领悟," 有心人 " 亦能共鸣。
当然,劝人学医,光靠说肯定是不够的。还要有实质性保障,为医务人员提供更好职业环境,使其没有后顾之忧。在这方面,慈溪不乏实质性行动,每年签约高考成绩在特殊类型招生控制线以上的医学类紧缺专业慈溪户籍学生 100 名,对于签订医学助学协议的高中毕业生,根据学制年限由市财政按每人每年 15000 元的标准以政府助学方式补助。浙江卫健委此前也明确,要提高医务人员待遇,工资总额增量向基层倾斜。
此外,如何让医学生的学业之路和职业之路,衔接得更好、走得更顺畅?如何破解 " 医学生不好找工作 " 和 " 医院人手荒 " 现象共同存在的结构性矛盾?这都与民众健康等社会公共利益息息相关,也是接下来需要重点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今年 5 月,国家卫健委的一则公开通报中提到,当前,我国县医院间发展不均衡,人才短缺问题有区域差异,医疗服务能力有待提高,专科建设有待进一步优化。这些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医学人才。慈溪市卫生健康局此次公开发文劝学医,可视为渴望医学人才的一次真切呐喊,也喊出了很多地方卫健部门的共同心声。
不过渴望归渴望,并不意味着要 " 降低标准 " 或 " 照单全收 "," 宁缺毋滥 " 的底线不能破,同样是此次官方发文劝学医的弦外之音。社会呼唤的,是真正心怀信仰、德才兼备的未来医者,这一点还需强调再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