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美国媒体报道说,特朗普政府正考虑多种对华关税方案,包括分级方案。美国媒体称在分级方案当中,美方将对所谓对美国国家安全不构成威胁的商品,征收 35% 的关税,对所谓对美国国家利益具有战略意义的商品的关税税率至少为 100%,美方不断释放多种对华关税信息,背后处于哪些战略考量?
中国商务部表示,如果美方真的想解决问题,就应该彻底取消所有对华单边关税措施,通过平等对话来找到解决分歧的办法,中国商务部严正立场背后释放了何种信号?美方一边放风要降税,一边密谋加码,这是战略的讹诈还是经济困局下的妥协?
崔凡:对于美单边歧视性关税
中方没有一点接受的可能
《华尔街日报》表示相关的信息有多种方案,其中第一种方案称,有可能对关税降 50% 到 65%,若按此方案实施,中方是否可能接受?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授 崔凡
我认为没有一点接受的可能性。最近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讲话中似有辟谣之意,称特朗普不会单边降税。然而,这一方案也不是空穴来风,特朗普所提及的税率方案,与其竞选期间提及的 60% 税率基本一致。但不管税率多少,对中方而言,都是一种单边的歧视性关税。
在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和世贸组织总干事伊维拉视频通话中,伊维拉表示,各方与美国谈成的协议都应该遵守世贸组织的最惠国待遇原则,对中方来讲希望其他国家跟美方谈判达成的协议,要遵守世贸组织的最惠国待遇原则。那么,若未来中方与美国开展谈判,起码达成的结果也是需要遵守最惠国待遇原则。这意味着中方不可能接受针对中国歧视性关税措施,所以谈判中中方接受的可能性应该是没有的。
李馥伊:经济政治多维度考量后
特朗普抛出多种关税新方案
外媒称美国一方面要保护自身的战略利益,同时也考虑自身的通胀的压力。那么,美国是否在通过一系列的调整寻找中间的平衡点?
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李馥伊
特朗普政府在权衡不同产品加征关税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后,提出了一项新的加征关税方案,以平衡多维度的战略考量。
首先,经济维度的考量。美国正面临物价上涨、二次通胀的压力,根据美联储最新的褐皮书报告,美国的企业和消费者正在适应全面加征关税措施,部分地区物价上行速度较快,经济增速和经济增长动能出现下降。
另一方面,特朗普关注高科技领域,尤其是半导体。他认为高技术前沿领域的产品还是要保持很高的关税,其目的就是要逼迫台积电、三星到美国去设厂,要保护本国的制造业,同时还要遏制我们相关产业的发展。
在政治考量方面,特朗普需要在共和党的基本盘面前继续保持对华示强的姿态,来维护住他铁盘子票仓。同时,他也面临来自民主党州(如纽约州和加利福尼亚州)很大诉讼压力。因此,他也要通过分级的关税措施来应付诉讼的压力,避免因关税而引发国内的进一步撕裂。
崔凡:宏观数据不美妙
特朗普关税政策受影响
穆迪信用评级机构近日下调了美国首都华盛顿的信用评级,并将其前景展望评为负面。同时,包括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在内的国际声音表示,美国的高关税政策可能难以持续超过三年。在这样的背景下,特朗普多次提到释放出对华大幅下调关税的可能性,那么,二者之间是否有一定的关联?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授 崔凡
各种因素数据都逐渐显现,关税作用类似于作茧自缚,应该说对美国经济已经产生了很大压力。对于美国的消费者和企业的损失来讲,这不一定成为特朗普政策变化的主要考量因素,但如果影响足以动摇他的选民基础,他可能就要修改原来的方案。特朗普于 4 月 9 日对多个国家的高关税进行了豁免,将税率降至 10%,并于 4 月 11 日扩大了对半导体的豁免范围。所以,这些动作反映了来自选民和企业的压力。
从宏观指标来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美国 2025 年经济增长率将降至 1.8%,较 1 月份预测的 2.7% 减少了近一个百分点;同时,通货膨胀率预计由 2% 上升至 3%。这些宏观经济变化可能对特朗普的政策产生影响。有传闻称还会增加一些豁免,可能会推迟原定于 5 月 3 日对汽车零部件增收 25% 的 "232" 关税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