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露营帐篷里的手冲咖啡到办公桌上的养生茶,钛杯正以 " 五边形战士 " 的姿态,成为中产新一代 " 社交货币 "。钛杯的消费升级风潮由日本户外品牌引领,国内的科技公司、新零售平台,甚至饮品品牌纷纷下场,想要分一杯羹。
钛这种曾经专属于航空航天领域的高性能材料,如今已突破行业边界,以意想不到的方式融入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清晨佩戴的钛框架眼镜,到餐桌上使用的钛制餐具;从口袋里的钛合金手机,到厨房中耐用的钛铁锅 ......钛正 " 飞入寻常百姓家 "。
数据显示,中国已成为全球钛保温杯市场的核心增长引擎。材料成本每克不到 6 分钱,成品却能卖出数十倍甚至百倍溢价,单价千元的钛杯真的值吗?" 轻便没有金属味 " 的化学特性、" 烧杯变色 " 的美学玄学、在工位幻视旷野的情绪价值 …… 钛杯用户究竟在为什么买单?
钛杯有多流行?
钛杯正在成为新一代 " 社交货币 "——从山姆会员店的爆款单品,到小红书露营博主的标配道具,这个单价动辄 500 元以上的金属容器,今年悄然攻占了中产的购物车。
钛杯的热度已经持续很久了。某电商平台一份针对 2025 春节的消费报告就指出,钛杯成为 18~35 岁年轻人春节送礼的热门选择,销售额超预期 300%。
反映到消费市场上," 钛杯 " 正迎来前所未有的跨界混战。从专业杯具制造商到科技巨头,从电商平台到茶饮品牌,各方势力纷纷入局,试图在这片蓝海市场中分得一杯羹。
图数室盘点了一些品牌上线的钛杯,发现传统杯具制造商对钛杯的定价并不便宜,从几百到上千不等,科技公司(小米)和电商平台(盒马)则主打一个性价比,而跨界入局的茶饮品牌更注重产品与自身调性的契合——霸王茶姬推出适配泡茶杯,Costa 则专为咖啡爱好者设计便携的咖啡杯。
钛杯的定价并不低。在钛杯市场,消费者的选择主要集中在 111~499 元区间,占比高达 60%,其次是 0~111 元区间,占 30%,高端市场(499~1169 元)占 9%。
相比之下,普通保温杯的价格分布更为亲民,60% 的消费者选择 39~138 元区间,30% 选择 0~39 元的入门款,138~299 元的中端产品占 9%,299 元以上的高端产品同样仅占 1%。
尽管售价昂贵,但是钛杯依旧有一大批追随者。
QYR 调研数据显示,中国已成为全球钛保温杯市场的核心增长引擎。2023 年中国市场规模为 21.60 百万美元,占全球份额约 28%,预计到 2030 年,中国市场规模将攀升至 48.52 百万美元,持续领跑全球市场增长。
当然,钛不仅只应用在杯子上。作为一种优质金属,我国把 80% 的钛用在在化工、一般民用工业及民生用品领域。
这种曾经专属于航空航天领域的高性能材料,如今已突破行业边界,以意想不到的方式融入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清晨佩戴的钛框架眼镜,到餐桌上使用的钛制餐具;从口袋里的钛合金手机,到厨房中耐用的钛铁锅 ...... 钛正 " 飞入寻常百姓家 "。
钛杯是怎么流行起来的?
户外圈里,钛杯已经是标配装备。
不管是溯溪、登山还是露营,只要掏出钛杯,装上上好的茶叶和咖啡,那就钛 chill 了。户外老炮随手一摘,还能蹭别人的冰饮料。
以日本户外品牌 Snow Peak 为例,旗下的钛杯在淘宝起售价 199 元,最火时北海道限定款被炒到 1600 元。
在某社交平台下搜索某钛杯品牌,图数室整理分析评论区的热词发现,热度最高的词就是 " 户外 "。
如同鸟牌冲锋衣、萨洛蒙、Lululemon 或是 alo,钛杯也从户外圈子过渡到了中产圈层。
这些品牌都有相似的调性,简约但不简单。
钛杯多保持原金属色,印上 logo,低调着的高调正好击中了中产们的心理。
其次是钛杯的可玩性,当钛加热时,钛在高温下会发生氧化反应,形成不同颜色的氧化膜。氧化钛是焊接钛材时需要尽量避免的,但在钛杯玩家这里变成了时尚。
通过查询小红书有关钛杯的用户画像,图数室发现,北上深一线城市、35 岁以上的用户是主要消费者。
钛杯拥趸者们还认为钛杯是五边形战士。
不锈钢杯用时间长会有杯味,还不建议放牛奶、碳酸饮料、咖啡等液体,一是放久了容易滋生细菌,二是杯子容易洗不干净。玻璃杯和陶瓷杯既重又爱碎。塑料杯一股塑料味,用时间长了还有油感。
钛杯则扬长避短,轻便、耐用、抗腐蚀,最关键的是,往那里一放就想起了格子间外自由自在的日子。
溢价 75 倍,真的值得吗?
大多数人使用的保温杯,都是 304 不锈钢的,它是一种由铬、铜、钒、镍、锰等组成的合金,具有优质的耐热、耐蚀性,由于发展工艺成熟,原料易得,价格非常便宜。
2025 年 4 月下旬,原材料钛的价格为 0.058 元 /g,304 不锈钢为 0.013 元 /g。也就是说,钛的材料单价成本是不锈钢的 4~5 倍,而从成品价来看,远远不止 4 倍了。
某品牌钛杯净重 287 克,按照 0.058 元 /g 计算,材料成本仅 16.65 元,而它的售价高达 1259 元,溢价 75 倍。
抛开商家的宣传语,从本质上看,纯钛究竟比不锈钢强在哪里?
首先,从密度上看,纯钛确实比 304 不锈钢轻,制成的产品更为便携。
钛的导热性能略逊于不锈钢,熔点高得多,耐腐蚀性在某些极端环境下更优,钛杯的化学惰性,也是它 " 没有金属味 " 的原因。
而从强度上看,304 不锈钢的抗拉强度比纯钛更高,但在日常使用中,强度差异对普通餐饮具的实际影响有限。
整体而言,这些区别在实际日常生活中,难以体现出明显优势。因此总结下来,二者都是较为理想的餐饮具材料,只不过价格上的差别,决定了钛和不锈钢的定位不尽相同。日常烹饪使用 304 不锈钢制品就已足够,而如果你追求生活品质,且接受价位,可以尝试使用钛制品代替部分 304 不锈钢制品。
当然,购买商品不仅仅考虑它的实用性。钛杯独特的金属光泽、哑光质感,烧制出五彩斑斓的色调,把 " 高级感 " 拉满了。并且,钛杯被商家强加上一层 " 航空级 "、" 科技感 "、" 匠心打造 " 的滤镜,稳稳戳在中产心巴上,其提供的情绪价值远高于不锈钢。
我国钛资源禀赋充足,具备支撑钛工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从 2006 年开始的,中国钛工业首次实现产量激增,成为全球最大的钛生产国与消费国。以前钛是 " 上天入地 " 的材料,现在连保温杯都能沾光,自然被视作一种 " 高端 " 材料。
油灯到电灯是进步,不锈钢到钛杯亦是选择。所谓 " 性价比 ",不过是时代背景和个人条件的双重结果。生活品质的升级没有绝对必需,关键在于适合自己的需求和能力。